倫敦自1963年開辦了世界上有史以來第一條地下鐵,令人難以想像的是當時居然是靠著蒸汽車頭配合良好的通風系統來達成的。至於真正的電氣化是自1890年開始,該條路線也營運至今;也是在這個時間點,發展出了所謂"全斷面"的大型隧道開鑿機。
另外,轉乘的話爬上爬下容易迷路就不說了,常常看到「Subway」就情不自禁得走下去的話也會鬼打牆,就算在地鐵「Underground」旁邊,他們也不是相通的 ( 出了市中心後的地上鐵是 Overground )。
靠近南岸大學的滑鐵盧車站,顧名思義為紀念滑鐵盧之役(事實上滑鐵盧在比利時),原為行駛英法兩國海底隧道歐洲之星的國際車站,搞得當時和法國關係相當尷尬,法國總理來訪時還曾為避免waterloo字眼出現關閉全站廣播系統,不過歐洲之星現已改停靠倫敦北面的聖潘克拉車站。
滑鐵盧車站分為四部分:
滑鐵盧主站;滑鐵盧地鐵站;滑鐵盧國際車站;東滑鐵盧站。
滑鐵盧主站;滑鐵盧地鐵站;滑鐵盧國際車站;東滑鐵盧站。
圖中間鋼桁架部分為滑鐵盧車站 |
古典立面車站大門 |
車站二樓道路系統 |
興建於1848年的滑鐵盧火車站,由位於二層的商店街車站大廳與二層道路系統組合而成,長條型的大廳空間一邊是古典立面的商店,另一邊則是有21個月台一字排開相當壯觀。附帶一提,英國的火車站分部是圍繞著倫敦四周,鐵軌呈放射狀向外聯絡,所以每個車站都只有單向的行駛路線;每個車站都是該路線的終點站。
由超大跨距鋼桁架連接古典立面的車站大廳 右邊是商店,左邊是21個月台入口 鐵軌方向與大廳方向互為垂直 |
糖果攤販 |
候車月台 |
滑鐵盧地鐵站
整合了四條路線的地鐵,複雜聯絡管道於地底世界相互交錯,相當驚人。
每條地鐵線都是由兩個方向的管子(Tube)組成 行駛時不會有會車的情況發生 代表其行駛線路會是一般認知的兩倍量 也就是如果要坐的話要搞清楚方向,兩向的月台恐怕有些距離 |
滑鐵盧國際車站
於是結構工程師安東·尼杭特(Anthony Hunt,1932~)設計了一連串的鋼構三鉸拱(自50m~35m跨距不一),以帶有滑輪的溝爪吊掛玻璃解決了設計條件的挑戰。
歐洲之星停駛後略顯破敗 |
車站底下是這般光景 |
西敏地鐵站Westminster tube station
位於西敏宮心臟地帶的西敏車站,為倫敦最深的車站之一。承接了正上方高保安規格的國會辦公室「鐵柵門大樓」,西敏站顯得相當堅固而嚴肅,裡面還包括了議會人員專用的地鐵搭乘動線及專屬車廂的規劃。
銅牆鐵壁隔離出了政要的乘車動線 |
金絲雀碼頭? 地鐵站
Canary Wharf tube station
純粹路過,附近都是商業區,很漂亮的地鐵站。
有點多耶
先這樣 未完待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