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19日 星期五

<英國四> 大眾運輸 下

奇怪我為什麼要寫那麼多有關交通的東西?事實上我覺得以前所看到的倫敦塔橋、大笨鐘都只是很平面的地標圖片,所以在這裡我希望某種程度能藉由大眾運輸的介紹,來呈現出整個大倫敦系統的厚度,以呼應其建築的關係及尺度,並進一步地來勾勒出大倫敦粗淺的輪廓。

好啦其實有很多景點我根本不知道怎麼呈現,也不知道怎麼分類,就姑且這樣把內容塞一塞搪塞過去吧...。所以結束了火車和地鐵這些東西,再來就講公車阿、橋阿、船阿之類的東西,倫敦眼轉轉摩天輪既然會轉也就放這篇了。

大倫敦公車  Buses in London
倫敦公車源自於1829年的公共馬車,之後還有所謂的蒸氣公車,現在當然就是現在最為人所熟知的雙層巴士。其實台灣以前也有引進雙層巴士,上海甚至在1920年代就有雙層巴士行駛,不過後來似乎是考量到安全之類的問題而作罷。

倫敦公車給人很方便的感覺,最主要除了車輛與路線的規劃,站牌的設計實在可說是成功的關鍵。有人寫了一個超棒的部落格,有興趣可以看看 http://haofeng.pixnet.net/blog/post/9732653 。台中最近都換了電子站牌,也就是每班公車會有及時等候時間的標示,不過居然把路線圖取消了,只在路線上各自標上停靠的車站,實在不能說是很方便.....。

然後再來就是,有一天晚上聽音樂會搞到將近十二點,不知道還有沒有公車可以轉回學校,於是就打了他的24H客服專線,接起來是一個很親切的女生,我就開始問他該怎麼回去,結果搞半天居然是電腦語音,最了不起的他是智慧型電腦回答,居然還聽得懂我說啥!不過後來是我聽不懂他講的話,雞同鴨講就給他轉到印度去了......。最重要的是倫敦的每個站牌都有自己的編號,路徑方向都有清楚地被標出來,24小時公車也有滿多班,說起來應該算滿方便的。

很多露天的觀光公車,常下雨的倫敦,要撐傘
還是這種防水
其實倫敦有勁戰,不過我忘了拍到哪去了...
觀光區黃包車,放著大聲的音樂

倫敦眼 The British Airways London Eye
電影裡面常常出,倫敦的超大摩天輪"倫敦眼",實際去看真是酷炫到爆炸!
高135米重1500頓的龐然巨物,完全由岸上伸出單邊的A型懸臂(荷蘭預製)及纜索支撐,漂浮在水面實在令人嘆為觀止!


特別的是三十二人的超大乘客座艙(長八公尺、直徑四公尺)不是從輪體懸吊出來,
而是在輪緣用兩個環形軸承來支撐,裝上機械傳動穩定系統,
使座艙會因摩天輪的旋轉來修正角度而保持平穩。
倫敦塔橋 Tower Bridge

1894年通車的倫敦塔橋,全長244米長的開啟橋,橋塔高65米。橋的中部長61米,分為兩扇,每扇可以豎起到83度來讓河流交通通過。這兩扇橋段重量超過一千噸,不過它們的軸心位於它們的重心上,所以減小了它們起升時所需要的力,讓它們可以在一分鐘內升起。一開始這個升降裝置是液壓的,為此它有六個水庫來產生高壓水。蒸汽機把水從水庫泵入液壓裝置,今天橋是用電動機來升降的。

1886年倫敦塔橋開建,建造共歷時8年,5個主要建築公司和共432建築工人參與工程。比較驚人的是兩座的橋墩共使用了70,000噸的混凝土沉入水底,橋塔和橋身共用了11000噸鋼鐵作骨架,不過外面包了花崗岩和波特蘭石來當作外皮。

爬上塔之後可以參觀中間相連的兩條空中廊道
裡面介紹了世界著名橋樑
第一座就是隋代的50米石拱橋 鄭州安濟橋
眺望河的左岸是重兵把守 現為皇室寶庫的倫敦塔
就是Foster的新市政廳了 以後有機會在介紹~
真得是非常誇張又令人匪夷所思的機械
蒸氣+液壓
以上
交通之類的就暫告一段落嚕
之後有機會大概就來看看建築和景點囉!

2010年10月24日 星期日

<來亂的> 國家寶藏2

國家寶藏二 古籍秘辛
NATIONAL TREASURE II

今天在電視不小心轉到
只看到後半段
結果
最後的寶藏黃金城
居然刻了篆字

問持魯之坐道
昏倒這部片乍看之下拍得煞有其事
結果居然惡搞放了中文字
大陸有好事者做了研究
有興趣可以看看...


2010年9月28日 星期二

<英國三> 大眾運輸 中

結束地鐵之後來講到火車。倫敦主要有17個火車站,朝四面八方的鐵軌呈放射狀擴散,比較有名的車站有:查令十字、國王十字、利物浦街、維多利亞、伯靈頓、聖潘克拉、滑鐵盧。

查令十字車站 Charing Cross railway station
1864啟用的車站,很標準地擁有了鍛鐵製的大型拱覆蓋月台,然後加上一棟相當古典的車站旅館當作立面。不過毀了,現在是一棟1990年蓋的據說是所謂"後現代"風格的車站+辦公室+賣場的複合式大樓,面對著泰晤士河跨出鐵軌,旁邊還有一座頗有特色的人行橋。
左邊那棟一層一層像年輪蛋糕切片的就是車站
鐵軌跟人行橋有一些吊來吊去的漂亮結構
(其實底下根本有撐著XD
我壓根沒進去
所以我要來介紹旁邊吊來吊去的人行步橋了
似乎有幹掉千禧橋的潛力?
明明自己有基座了也要再多拉幾根
似乎某種程度上要呼應遠方的倫敦眼
(它只有撐左邊而已,其他都莫名其妙地飄在水上
國王十字車站 King's Cross railway station
哈利波特的王十字車站於1852年啟用,位於倫敦的北方,如果你要到劍橋甚至愛丁堡或更北的地方都是來這裡坐車。緊鄰王十字旁的就是行駛歐洲之星的聖潘克拉車站。

車站只有左右兩個拱頂組成,總共月台11個
整體顏色相當樸素,裝飾也不多
冷清清看來已經過氣了
聖潘克拉車站 St Pancras railway station
1868年啟用,有74米當時最大的拱頂,配上維多莉亞歌德的車站酒店立面,
這樣無懈可擊的組合,使它應該可以算是倫敦最經典的火車站吧!
而且它就是歐洲之星的停靠地,大英帝國的門戶。
地面下有商店街
整個車站月台都用玻璃圍住,必須要經過地下新規畫的國際車站系統才能到達


利物浦街車站 Liverpool Street station
用自1874年,為通往英格蘭東部的門戶(並不通會往利物浦)。利物浦街車站被譽為全倫敦最優雅的車站,其候車棚似乎是全倫敦保存最完好也最華麗的,巨大的傘狀屋頂結構,繁複的葉草圖案裝飾及鮮豔的色彩,加上半透明屋頂射入的屢屢天光,使整座車站顯得相當吸引人。

另一方面,車站旁有一個叫百老門(Broadgates)的商業區,規劃自80年代,配置完全採美式大量開放空間的作法,總占地4500平方公尺,由13棟辦公大樓組成,分14期開發;不過相較於倫敦傳統的都市紋理,全商業區的作法導致此處的開放空間除了上班時間以外,似乎顯得有些淒涼,大辦公樓的建築尺度也顯得較不親切。

利物浦街車站坐落的位子其實是在舊倫敦城「The City」的邊邊上,而所謂的倫敦市裡面,現已是倫敦最精華的金融中心,包括國家證券交易所、Norman Foster的小黃瓜、Richard Rogers的洛伊大樓都可以從車站徒步到達。

Broadgates 裡據說是ARUP團隊設計的大樓
SOM - Exchange House
picture from SOM
SOM - 201 Bishopsgate and The Broadgate Tower
picture from  
http://www.som.com/content.cfm/www_home
維多利亞車站 London Victoria station
1862年啟用,據說是倫敦最有代表性的車站,不過正好在維修,沒看到甚麼。
附帶一提,倫敦地牢蠟像館 London Dungeon 就在車站的鐵軌的磚石拱圈底下,有各種恐怖駭人的蠟像主題,極盡噁心血腥之能事,還有一些小型遊樂設施及鬼屋,不過門票稍貴。噢我寫錯了,倫敦地牢是在倫敦橋站。


另外,伯靈頓小熊的車站我沒去,就不多作介紹了。

抱歉拖了這麼久,我一直在想到底要怎麼把倫敦這麼多地方串在一起,到底要用甚麼主題來作連貫。並不是想作景點的觀光遊覽介紹,但是至少某種程度上能帶到一些平常觀光比較難看到的部分,到底目前為止這樣的方式對不對?"大眾運輸 下"到底還該不該寫?給我點意見好嗎。